今日各指数上涨,估值继续上涨。不多说。
三季报选出的门票股继续狂飙,今天整体涨幅再次超过2%,加上年报选出的联美,多只继续新高之旅。股票之道,无外乎成长+低估,这个永远不会错。再加上适当分散和科学的交易策略,赔钱真的很难。这份邮件已经写了一年半,邮件中提到的所有品种也有几十个,到现在为止,恐怕还没有亏损的。这听起来匪夷所思,其实只要认识到了投资的本质,并不难。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我想跟大家讨论的是大类资产交易时机的把握。
各位都清楚,我们的总体策略是大类资产动态平衡。定期平衡并不难,选择品种也不难,毕竟投资大类也就那么几种。问题的关键在于,想要取得更好的收益,大类品种的动态配比以及买卖时机就非常关键。而且各位要注意的,是大类资产的涨跌,有时候一个长周期甚至会持续20、30年。所以如何配置比例是特别重要。今天开始,就说说这个问题。
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在1980年,黄金的价格就到过710美元。而在2001年,它的价格只有250美元左右。如果在这20年中你持有黄金,那么真可以说是生不如死。然而,在那之后的十年中,如果你持有黄金,会赚到从250到1980美元的超额利润。再看1980年之前,黄金只用了4年时间从1976年的100美元涨到了1980年的700多美元。
也就是说,你买入的时间不同,只是黄金这一类资产带给你的收益就完全不同。从1976年到2011年,三十多年,两次暴涨,一次二十年阴跌。那么该如何把握正确的买卖点?
实际上,我们要研究的,是各类资产到底为什么涨,为什么跌,涨跌的原因是什么。这样,下次才有希望把握住财富的爆发。
首先,我旗帜鲜明的提出自己的认识:通胀水平和利率,是决定各类资产涨跌最重要的两个原因。这也是为什么我从今天开始谈大类资产的买卖点问题——很明显,美国的利率长期变化已经初见端倪。
明天继续说。
预告一下,明天邮件可能又会较晚发送,请提前做好心理准备。今天邮件问答又要暂停一天,太忙了,各位海涵。
回答问题:暂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