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两市各指数涨跌不一,涨跌家数1:2。账户继续新高。
今天又仔细研究了一下传媒指数。这个指数2011 年以来,可以说非常有特点。具体来说就是波动特别大。
2011 年、2012 年连跌两年。其中2012 年表现不佳,该年度50etf 涨幅达到了18%,该指数下跌2.57%。然而到了2013 年形势逆转,50etf 下跌13%,传媒上涨幅度高达102%!2014 年表现不佳,涨幅只有19%,而50ETF高达67%。到了2015 年表现优异,50 全年下跌5%,传媒上涨69%。如果是到6 月,则涨幅更加可怕。
2016、2017 连续两年表现特别差。跌幅分别达到了32%和18%。同期50跌幅是3%,以及上涨28%。
各位注意,正是连续两年分别达到32%和18%的下跌,才会让这个指数的估值跌到了28 倍,无论是PE 还是PB,都低于中证500,与中证200、沪深300 基本上差不多。
2018 年开年这段时间,它的表现继续差。50 上涨5.6%,它只有0.25%。
这一根弹簧已经被压制的太久了。当然,这是为了2013、2015 年还债。然而从2015 年6 月至今,已经两年多过去。再过几个月就是三年纪念日。一个指数暴跌三年,估值相对合理,已经到达历史最低区域,它的下跌空间还有多大?这个指数的成分股真的那么差?2 年多前炙手可热的TMT 真的是垃圾?
这些问题,时间会给出答案。未来传媒ETF 出来就布局。相信未来3-5 年一定会有好收益。
2006 年以来,所有关注的指数中,表现最好的是:1、全指消费:1207%;2、全指医药:1202%;3、养老产业:1022%。
这是仅有的超过10 倍的指数。再2017 年以前,医药是当然不让的冠军。
2017 年消费表现太好,医药排到了第二。各位,这个结果一点都不需要惊讶。记得我推荐的西格尔教授的几本书里,关于美国股市行业股票涨幅的总结吗?可以说如出一辙。医药、消费。就这么简单。我相信未来几十年,依然是如此。还会有别的行业各领风骚三五年,但长期看一定还是医药消费领军。
接下来表现好的还有:中证1000:908%;中证500:783%;信息技术:778%;中证红利:693%;
中小板:603%。
这是所有600%以上的指数。
可以看出,过去十一年,A 股的中小盘指数确实涨幅大大领先于大盘股指数。
看估值,不得不说,其中很大一部分领先是由估值上升得来的。比如50 的估值是16 倍,500 的估值是33 倍。回到2016 年初,当时的50 估值也是16 倍,而500 的估值是25 倍。
比较特殊的是红利,长期看,这确实是一个好的指数。不仅涨幅够大,估值还持续低。这种价值指数,是有长期配置的必要。
接下来就是表现比较普通的。
上证50:577%;沪深300:500%。这两个不必多说。
表现最差的几个:全指能源235%;上证298%;深成403%。
所以中国股市并不差,差的是我们总是拿来当作标准的上证而已。
至于能源,真的是好差。差到我在想,资源周期股是不是有机会反转?
华宝油气继续大涨,距离卖出第一个大网也越来越近。自从策略升级后,利润真的多了不少。有朋友还是不理解大中小网,我用最简单的语言再说一次。
打开excel,从基准数字开始。比如是1。你的第一笔买入价。小网5%间隔。那么第1 次小网价格就是0.95,第2 次是0.9,第3 次是0.85…… 0.85买入的小网,0.9 卖出,0.9 买入的,0.95 卖出……然后是中网。比如你的中网设计是15%。那么第1 笔中网是0.85,第二笔是0.7,第三笔是0.55。0.55 买入的中网在0.7 卖出,0.7 买入的是0.85 卖出……大网:大网如果设计到30%。那么第一笔大网是0.7,第二笔是0.4。卖出同样,0.4 买入的,0.7 卖出。
那么这个例子中,0.7 就会同时卖出大、中、小三网。大网是0.4 买入的,中网是0.55 买入的,小网是0.65 买入的。如果价格到了0.7,你把这些都卖掉了。继续跌,你就在0.65、0.55、0.4 继续买入大中小网。
各网的网格幅度自己设计。最关键不是赚了多少,而是压力测试。测试一下极端情况下,你的资金和心理能否承受得住。
大家注意,如果有收不到邮件等情况请微信联系我。不要邮件反映情况。一个是慢,一个是我可能很久才能看到。邮件只是用来提问的。
回答问题:暂停一天
再次提醒大家,收不到邮件就去垃圾箱和订阅邮件看。绝大部分时间收不到的邮件都在里面!
大家有问题就回复邮件,如果没有及时回答你的问题不必着急。如果你写信的日期已经超过上面的日期,你又觉得自己的问题很重要,可以再次发送邮件。
估值图:
特别说明:本数据源取自专业数据提供商,准确性没有问题;估值计算模型由团队独立开发,导致计算结果与中证公司公布的不同。这点是必然的,由于中证公司公布的市盈率银行等大盘股占据巨大的权重,导致计算结果存在极大的误导性,我们才独立开发这套A 股估值系统。建议大家理性看待所有包括大盘股的官方公布的市盈率、市净率数据。官方公布的小盘股双率数据相对来说准确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