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两市各指数小幅下跌,指数估值下降。
几个指数估值再创历史新低。比如医药。目前的24.73 已经低于2008 年最低点24.83。价值趋势线显示已经处于历史极度价值区域。
与估值数据完美契合。
也就是说,如果过去13 年的医药行业发展态势不改变,目前就是绝对价值投资区域。从具体投资来讲,一方面我们当然相信历史,继续投入医药。另一方面,从基本面出发,做出医药行业以及指数趋势有所变化的准备。
今天计划发车有红利指数。之所以在熊市中我们发了不少红利,有一个原因没有跟大家讨论过。即,如果未来长期震荡,红利指数成分股的派息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一起看看红利指数的派息数据。
2008 年,也就是10 年前,中证红利指数总派息金额只有280 亿,2009年也不过331 亿。股息率分别是1.71%和2.79%。到2010 年,股息率上升到3.33%,从那年开始股息率就没有低于3%。当年派息2704 亿,相比09 年大幅上涨。到了2017 年,目前中证红利指数派息总金额已经达到6217 亿,股息率到了3.99%。如果不考虑股价波动,你每年可以从该指数拿到4%的分红,这已经高于绝大多数货基。值得注意的是,该指数派息总金额除了2015 年,每年都在增加。我估计,红利指数分红总金额超过1万亿用不了几年。
当然,这种指数你不要奢望在牛市中有太大攻击性。相比较来说,500 的攻击性一定更强。500 的股息率数据虽然比不上红利,也已经是历史最佳状态。
2007 年,500 的分红总额只有106 亿。到了2017 年,分红总金额到了920 亿。10 年翻了9 倍。分红率已经到了1.31%。这是2017 年的数据。
我相信2018 年暴跌后,500 的股息率很有可能已经超过1.5%甚至更高。
再看另一组数据。市销率。除了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也是判断估值的一个重要数据。500 的市销率是这样的:中证500 历史市销率最大值出现在伟大的2015 年。达到了3.81 倍。而历史最低市销率出现在2008 年,是0.88。目前是1.07,与0.88 一步之遥。
再看一张更让能让你理解估值与涨跌相关性的图。
这张图纵轴代表未来一年收益率。横轴代表市销率。各位可以看出,数据非常有规律。即,更低的市销率能够带来更高的未来一年收益率。比如最低的0.88 那一周,其未来一年收益率竟然高达150%。在1.3 倍市销率以下买入,历史几乎没有出现过一年收益率还会亏损的情况。大概率都在50%以上。而相对应的,是2.4 以上市销率买入,竟然未来一年没有一次是盈利的。
估值到底有用没用?从世界各国的统计数据看,非常有用。上面这张图也清晰的告诉你这点。不是说买的低了,几个月,一年,一定能赚钱。但是这个概率非常非常大。一年不赚,三年也一定赚了。而且是大钱。
我们再推论一下。我们统计的五年、十年平均收益率有什么用呢。我的意思,是从历史数据看,如果估值涨回五年、十年平均估值,那么指数会涨到多少?
从目前的情况看,如果涨回37 倍五年十年平均估值,500 指数涨至9500点问题不大。目前点位4200。
聊完指数估值,说说昨晚油气的表现。
我现在请你回去再去认真看之前我写的两封关于油气套利的邮件。你现在看,会不会发现之前你没注意的一些细节?
比如,我告诉你了为什么场内会溢价。我强调,经过短期内大幅下跌,反弹动能非常强大。由于市场预期要反弹,所以场内会大幅溢价。果然,反弹了。
10%一天。
比如,我告诉你溢价套利并非一定能赢。别说4%,就是当年我6%去套利都赔钱了。果然,悲剧再次发生。昨天别说4%溢价套利,就是7%都赚不了钱。
所以,我说过好几次。各位看这份邮件,数据、策略当然是非常重要。但同样重要的,还有超过十年有效投资的经验。投资十年不难,但是未必有几个人有“有效投资经验”。可以这样高效输出的,更是凤毛麟角。我毫不夸张地说,在指数投资,资产配置领域,我为你减少两轮牛熊,超过十年的试错成本,毫不夸张。有时候你需要用很多很多年才能得到的经验,我可以直接告诉你。当然,前提是你真的认真看了每一句话。不过没事,真正重要的东西,我会反复强调。如果某个点我强调了很多次,你就一定一定要特别留神。
比如,网格策略最重要的是压力测试。现在有多少朋友终于明白这句话了?
大家注意,如果有收不到邮件等情况请微信联系我。不要邮件反映情况。一个是慢,一个是我可能很久才能看到。邮件只是用来提问的。
再次提醒大家,收不到邮件就去垃圾箱和订阅邮件看。绝大部分时间收不到的邮件都在里面!
大家有问题就回复邮件,如果没有及时回答你的问题不必着急。如果你写信的日期已经超过上面的日期,你又觉得自己的问题很重要,可以再次发送邮件。
估值图:
特别说明:本数据源取自专业数据提供商,准确性没有问题;估值计算模型由团队独立开发,导致计算结果与中证公司公布的不同。这点是必然的,由于中证公司公布的市盈率银行等大盘股占据巨大的权重,导致计算结果存在极大的误导性,我们才独立开发这套A 股估值系统。建议大家理性看待所有包括大盘股的官方公布的市盈率、市净率数据。官方公布的小盘股双率数据相对来说准确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