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两市各指数反弹。最近一段时间下跌反弹交错而行,做短线的或者没有耐心的,满仓的或者空仓的相信都惴惴不安。咱们就不同了,涨跌都舒服。
仓位控制好一切都非常美好。
昨天邮件中回顾了6 年前的情况,其中说到了杠杆的问题。有朋友比较关心这个,我来谈一谈。
首先谈谈六年前的杠杆。当时主要是用了分级B。
各位从昨天的截图中可以看出,我并不是满仓ETF 后再上分级杠杆,而是有一部分现金+债券的同时上杠杆。这非常有意思。为什么不直接满仓?效果不是一样吗?
不一样。
我手里拿着现金+债券+分级A,就等于手中还有子弹。还可以应对未来发生的意外。虽然涨起来和满仓ETF 一样,但安全性就差很多。
再说我用的杠杆品种,分级B。
分级B 特别危险!中长期来看。有多危险?懂的朋友可以去看分级大神的组合。三年时间分级B 组合已经跌到0.3 以下了。这还是分级大神,你想想普通人。所以,结论,分级B 不可以长期持有。即使没有下折的也不可以。因为它会被吸血。
但是,分级B 在特定时期是非常好的工具。比如2012 年11 月。我提到的500b 就是如此。我印象非常深,当天12 月3 日,500b 150029 即将下折,价格只有0.27。各位,不是说分级B 下折就一定是死期。价格0.27的分级b 下折风险非常非常小。为什么,我们假设它是以0.25 的价格下折,那么你的损失能有多大?几乎没有什么损失,不到10%。你以不到10%的风险(真的下折后没准溢价都超过10%),极度便宜的估值,拿到一个弄好了5 倍杠杆,弄不好2 倍杠杆的东西,你怕什么。
把模型简单化,比如,你是0.25 买入,下折了。持有40000 份。四合一,你持有的东西变成了10000 份,价格变成了1。你损失什么了?什么也没损失。所以,又回到了我们金融投资的关键,价格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分级b 下折死的是谁?是那些高位买入的人。比如1 块钱买入,持续下跌,下跌的杠杆从1 倍开始,最后用4 倍多的杠杆速度下跌。然后,下折了。下折后杠杆又变成了1 倍。天,你下跌的时候4 倍杠杆,上涨的时候——如果真的就此上涨,那么杠杆却变成了2 倍,你不死谁死?你能回本???
目前,分级基金基本被废了。成交量稀少,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消失了。
所以,未来抄底还会不会用分级,我还要继续观察。
现在我考虑的工具,优先是两融的融资部分。利率5.99,还ok。真到了极度便宜,这个利率是可以接受的。当然,真的做起来要很多策略,到时候真上的时候再说。但是,各位一定要注意一件事:你买指数基金,ETF,我敢99%确认你一定死不了。只要你能扛,最终一定能赚钱。毕竟你买的低。但是杠杆就不同了。所以加杠杆一定一定要特别小心。两融也是一样。首先你要计算和考虑的是风险。比如,平仓风险。
我这里给你几个数字,你可以参考一下。
如果你上1.25 倍的杠杆,那么担保比例是500%。则你的总资产跌到预警线需要跌70%,跌至平仓线需要跌74%。所以,总体来说你有100 万,借25 万买指数基金还是比较安全的。毕竟,你的指数基金跌70%的可能性太小了。。
杠杆加至1.29 的时候,担保比例是450%。总资产跌66.7%,到预警线,跌71.1%至平仓线。
杠杆加至1.33,担保比例400%,总资产跌62.5%至预警线,跌67.5%至平仓线。
加杠杆至1.4,担保比例350%,总资产跌57.1%至预警线,跌62.9%至平仓线。
加杠杆至1.5,担保比例300%,总资产跌50%预警,跌56.7%平仓。
大家都知道球球有位知名写手,他笔下的人物目前仓位是286%仓位某股票。
286%的担保比例是150%多,只要资产跌不到6%就到预警,跌15%就要平仓。平仓是什么意思,基本就相当于归0 了。
所以,我建议也想两融的朋友,在极度低估的情况下,小赌怡情没有问题。
别买股票,融资买指数问题不大。我的建议是,加杠杆不要超过1.5,担保比例不要超过300%。毕竟,你1.5-2PB 之内买指数,再跌50%的可能性真的不太大。风险还是可控的。
最后,我想说明的是,我不希望这篇东西燃起你豪赌一场的欲望。人这一生,财聚财散终有其命。豪赌固然有可能一夜翻身,也有可能就此一蹶不振。金融投资,不死是最最最重要的。不要相信那些东山再起的神话,概率太低太低。所以,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情况激进一些,问题不大。但是不要豪赌,切切。
关于两融的问题,以后有机会邮件还会继续讨论。
大家注意,如果有收不到邮件等情况请微信联系我。不要邮件反映情况。一个是慢,一个是我可能很久才能看到。邮件只是用来提问的。
回答问题:暂停一天
再次提醒大家,收不到邮件就去垃圾箱和订阅邮件看。绝大部分时间收不到的邮件都在里面!
大家有问题就回复邮件,如果没有及时回答你的问题不必着急。如果你写信的日期已经超过上面的日期,你又觉得自己的问题很重要,可以再次发送邮件。
估值图:
特别说明:本数据源取自专业数据提供商,准确性没有问题;估值计算模型由团队独立开发,导致计算结果与中证公司公布的不同。这点是必然的,由于中证公司公布的市盈率银行等大盘股占据巨大的权重,导致计算结果存在极大的误导性,我们才独立开发这套A 股估值系统。
建议大家理性看待所有包括大盘股的官方公布的市盈率、市净率数据。
官方公布的小盘股双率数据相对来说准确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