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各指数继续大跌,前天的涨幅基本被吃掉了。熊市就是这样,反弹非常猛,骗一批人进去抢反弹,然后gg。继续跌。
但我当然可以告诉大家的是,咱们等了整整三年的低估区域即将到来了。各位看下面的估值图。
第一张外部数据加权和第三张等权PB 图,都将进入历史低估区域。等权PB 来说,我将全市场2-2.5 称为低估区域。这里大概率不是大底,但一定是低估区域。这个位置横盘的话,几个月,一年,也就自然见底了。如果跌,
见底速度就会更快。所以,跌破2.5,就进入该区域。在这个区域,我们大部分筹码都应该已经买进去了。跌破2 倍,则会满仓然后加杠杆。
全市场2-2.5 是个什么概念。意思是真的不贵了。全市场是一个很严格的概念,也就是说无论股票好坏,都拿进来比较。要知道,即使美国的全市场数据也并不好看。因为美国很多票都是亏损的。A 股的股票亏损的没这么多,因为会退市。但是估值会很高。所以当几乎所有股票的平均PB 进入2.5 以下,就已经是非常不错。当然,还会跌,但已经很值得买。
横向比较一下,我告诉大家,英国100 的PB 是2.5 左右,标普500 是3.2左右,印度30 则高达3.38,纳斯达克更是5.4。
对应的,我们的沪深300 只有2.1 ,500 也只有2.3 ,红利更是低至1.3 。
所以我要说的,是A 股很多指数的估值是真的真的横向纵向都不贵了。再看500。
从年报和一季报披露的数据看,500 的增速依然维持在20%以上。它的估值快速降至28 倍。28 是什么意思,是2013 年5 月,它的估值也是28 倍。
进入历史最低估值区域的门票价格是26.5。距离今天不过7%。所以今天计划500 果断买入。这个位置一定会赚钱。当然,另个一角度,趋势看,500没有见底,几乎所有指数都没有见底。这是一个参考。
我自己画的500 价值趋势图。这个图的本质意思,是股价会沿着价值增长。
价格会忽高忽低,在疯狂和恐惧之间徘徊。那么上下两根趋势线,就是我定义的中证500 疯狂与恐惧趋势线。历史上恐惧趋势碰到过3 次,分别是08 1213。不能死认准了一定还会再碰。不要这样看,不是这样用的。请把趋势线和估值结合起来,你大概就能算出,如果500 快速回归价值,那么它的趋势点位大概是4500 带你铁底,快速回归不考虑估值是下跌27%。你再看估值,下跌27%就是20 倍,你会发现,完美契合2008 与2012 年的估值底。这样相互印证,你就会得出一个结论:不考虑时间因素,中证500 的铁底是4500 点。我立个flag,如果500 可以快速跌到4500,我会融资买入。
叠加时间因素,这个铁底会以每年10%的速度上涨。这是从底部趋势线的斜率算出来。这也完美契合了长期利润增长的幅度。也就是说,明年此时,500 的铁底将上升到4800 点。
但是你要注意一件事,是不是我们的筹码一定要在铁底买入?我的答案是:NO。如果4500 是铁底,那么4800 甚至5000 可以不可以重仓?我认为绝对可以。目前500 依然以至少十几个点的利润增速增长,你买的稍微高一点毫无所谓。不要因为等10%或者更少的低价,损失了真正的巨幅上涨。
得不偿失。当然,你也可以利用趋势,右侧买入一部分。这个没有问题。
虽然即将进入低估区域,但道路依然非常漫长。进入低估区域,也许很少会有暴跌,但漫漫阴跌将更加消耗意志。有一件事你一定要明白,就是市场绝对不会让太多人抄到底部。为什么这些人抄不到,一定是放弃了。为什么放弃?你可以好好想想。
大家仔细看上面500 的走势,长期看,真的是大开大合气势磅礴。踩准了,十年十倍只是开胃菜。踩不准真的好多年没有收益甚至赔钱。不过我分析之后你就应该明白,没有多么神秘。低买,高卖,仅此而已。无非是价值,趋势罢了。
有朋友问,今天的环保如果开了目标市值是不是还应该买?我个人因为已经把计划仓位和目标市值合二为一了,所以今天等于在目标市值里又加了一部分本金。这都是小事,不会太影响最后的收益,各位可以自己考虑该怎么做。
说到环保,真的是便宜。25 倍。如果还跌,真能跌到20-23,那么你记住我说的。很多很多年后,你回头看,你会发现这个坑里全都是钻石和金子。
记住这句话。
大家注意,如果有收不到邮件等情况请微信联系我。不要邮件反映情况。一个是慢,一个是我可能很久才能看到。邮件只是用来提问的。
回答问题:暂停一天
再次提醒大家,收不到邮件就去垃圾箱和订阅邮件看。绝大部分时间收不到的邮件都在里面!
大家有问题就回复邮件,如果没有及时回答你的问题不必着急。如果你写信的日期已经超过上面的日期,你又觉得自己的问题很重要,可以再次发送邮件。
估值图:
特别说明:本数据源取自专业数据提供商,准确性没有问题;估值计算模型由团队独立开发,导致计算结果与中证公司公布的不同。这点是必然的,由于中证公司公布的市盈率银行等大盘股占据巨大的权重,导致计算结果存在极大的误导性,我们才独立开发这套A 股估值系统。
建议大家理性看待所有包括大盘股的官方公布的市盈率、市净率数据。
官方公布的小盘股双率数据相对来说准确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