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各指数继续大跌。有些指数估值又出现里程碑式的数字。一会儿细说,先说两句题外话。
昨天有事没法发送邮件,也是照例在朋友圈说明。大多数朋友都已经习惯,依然有朋友会问我是否发了。再说一次,没收到就先去朋友圈看。
第二是今天有朋友告诉我,有人在雪球跟人争论的时候在评论里贴出了某天的邮件。我去看了看,原来是某人发帖说自己资产配置很厉害,并分析了我们计划的配置。有朋友觉得他不够资格评论我,于是在评论里贴了某天的邮件,说明我比发帖人厉害……首先我当然感谢这位评论的朋友这么看得起我,愿意让我显得比别人高明而去反驳。但是第一,我不希望邮件中的内容被公开。我甚至不希望更多的人知道邮件这件事。所以我才没有在任何地方说起过,现在一个月30 天,也就3、4 天会打开订阅窗口。都是为了不想让太多人看到。第二,谁比谁高,谁比谁强,其实真的不必去争论。
又看到这位发帖的朋友说,他跟我水平差不多,但是因为我是所谓的“大v”,他是普通人,所以才没人听他说话。言语之间颇有忿忿不平的感觉。
虽然我不知道这位朋友是否能看到这份邮件(其实我认为是能的),也不知道自己的水平是否确实没他强,但我也想占用大家一点时间说说我对这个事情的想法。
我一向认为,在没有取得成就之前,我们根本没有资格抱怨没人重视我们。
这个地球上有几十亿人,其中99.9999%都是普通人。也许你非常有才华,非常厉害,但你没有成就,你证明不了自己,凭什么要求别人重视你的话?
再说所谓的“成名”。我知道很多朋友希望自己出名。所以一眼就能看出,他们用尽各种办法让自己的影响力更大一点。无论是有才华的,还是装作有才华的,都在竭尽所能宣传自己。每个人的想法当然不同,我当然很不喜欢这样的急功近利。过去十几年的所作所为,也证明了这一点。别人写博客都去新浪写,容易出名。我就一定要去网易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写。别人在球球之类的地方发帖,又是圈今日话题,又是圈各位大v,圈各种热门股。我发帖从来不圈任何人,只是默默的记录自己。也不会与各位大v 互动,不与任何人互相提携。不参加任何活动,除了且慢,拒绝所有超大基金平台的入驻邀请。拒绝所有广告,推广。
我仅仅是喜欢投资的同时,喜欢用文字记录所思所想,并把自己的投资计划发布出来而已。我从未想过“出名”,也对这个毫无欲望。现在知道我的朋友多了点,也是喜欢在微博公众号继续发布文字和计划,同时觉得与大家交流很有意思而已。
我说这么多关于自己的东西,只是想说:如果你真的有才华(我不是说我自己,我没什么才华),我相信不用那么急功近利,最终也会有很多人关注你。
而你的内心,是真的希望这些关注你的朋友会因你而生活的更好,还是只是想流量变现,在这些朋友身上多赚点钱,则决定了你能走多远。
我的意思,是,如果你真的有才华,有能力,世界终有一天会发现你。而你真的希望其他人的世界因你的出现而变得更好一些,并为之不懈努力,那你才真的会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从未见过有打压别人,侮辱别人而成功的人。即使有,也是昙花一现而已。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说了这么多题外话,今天的正题开始吧。
估值方面,50 指数自我统计指数估值以来,首次跌破10 倍大关。之前的最低是2016 年1 月26 日的10.26 倍。而今天,50 估值已经降至9.79。
目前50 每年分红大概2%,这个估值未来会有多少年化?我保守点说10%问题不大。至少在牛市中段就一定可以达到。有朋友认为,分红没意义。
2%分红后除权,价格还是跌了有什么意义。你要从你买的东西价值多少钱的角度去看这件事。ETF 的分红,基本都是来自于成分股的分红。除了这一块收益,还能吃到企业增长的收益。你在估值极低的时候买入,还能吃到价格波动的收益。未来牛市中实现的利润,就是三合一收益。
红利也是如此,成分股股息率基本在4%左右,估值也只有10 而已。当然,红利的历史最低出现在2008 年10 月,是9.3 倍PE。
500 估值跌入19 倍。历史上低于19 倍的时候,只有2008 年10 月,是18.14 倍,也只是一步之遥而已。历史估值很重要,但要明白的是历史最低未必是未来最低。还要通过各种策略降低历史数据的风险。
即使根据历史数据,也没有到让我们倾力一战的时候。不用多说,看全市场、300、中小、创业等指数估值就懂。全市场一旦真的跌破1.5,才是我这套估值系统的极限。到那时候,我这套判断体系才再无用处,到时候只能启用其它判断系统。目前,一切依然在估值数据掌握中。
至于目前的情况,我想各位应该了解到趋势的力量。资本市场的涨跌,长期看当然是价格围绕价值波动,不会偏离价值太远。但这绝不意味着你在你认为极有价值的地方买入就不会浮亏,你在你认为已经特别贵的时候卖出就不会继续涨。资本市场的涨跌不是那么简单。如果只看价值就能认清大底和大顶,那么数学家就应该是这个星球上通过资本市场赚钱最多的人了。很显然,不是。
所以各位可以看到球球上很多价值投资者成立私募后,几周,几个月净值就能跌破0.8 甚至0.7。这就是因为即使你真的买了有价值的东西,也不代表它不会继续跌30%。何况你买的东西是不是有价值,你买的价格是不是真的便宜,还相当可疑。
这就引出另一个重要话题:我们的估值系统到底是干嘛用的。
很多人不断纠结技术细节。算的对不对啊,精准不精准啊,如何取值啊,历史数据有没有效果啊。我告诉你,纠结这些的,都是站的不够高。你站的不够高,你就很难理解估值系统到底是干嘛用的,你也就很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出科学的估值系统,进而根据这个系统建设整个体系。
估值系统只有一个作用:帮助我们从价值角度找到顶部区域和底部区域。你只有牢记住这点,并从根本上理解了这点,才会真正设计好,利用好估值体系来进行指数投资。体会一下。
大家注意,如果有收不到邮件等情况请微信联系我。不要邮件反映情况。一个是慢,一个是我可能很久才能看到。邮件只是用来提问的。
再次提醒大家,收不到邮件就去垃圾箱和订阅邮件看。绝大部分时间收不到的邮件都在里面!
大家有问题就回复邮件,如果没有及时回答你的问题不必着急。如果你写信的日期已经超过上面的日期,你又觉得自己的问题很重要,可以再次发送邮件。
估值图:
特别说明:本数据源取自专业数据提供商,准确性没有问题;估值计算模型由团队独立开发,导致计算结果与中证公司公布的不同。这点是必然的,由于中证公司公布的市盈率银行等大盘股占据巨大的权重,导致计算结果存在极大的误导性,我们才独立开发这套A 股估值系统。建议大家理性看待所有包括大盘股的官方公布的市盈率、市净率数据。官方公布的小盘股双率数据相对来说准确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