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各指数估值
说明:注:恒生指数数据推送较慢,大多数情况只能更新前一天数据。
创业板“十年数值”从2009年10月开始取值现处百分位表示今天的估值在历史上所处百分位。例如85%,代表比历史上85%的时间都贵今日估值数据点评:最高、最低区域指数各位观察“现处十年百分位”即可今日两市暴跌,指数估值大幅下降。个别指数已经几乎重新回到指数历史最低区域,比如中证红利。该指数只在五年PB一项依然略高。然而按照红利指数净资产增加速度,即使指数不跌,PB也会很快降下来。
目前红利指数点位与2017年6月、2015年4月几乎一样,但PB已经从15年的2.94,2017年的1.68降至目前的1.37。这还是在去年调整成分股后PB大幅上升后。红利指数摊薄ROE达到了12%,可以说这是一个优质低价指数,各位仓位不够的继续加红利没有问题。长期看收益率会很不错。当然技术形态不好,喜欢择时的朋友可以观察。慢慢买问题不大。
今天传媒目标市值再次触及临时操作价位。各位可以发现,这个指数触及临时操作价位的次数特别多,这是因为该指数弹性极大,这一波上来最多涨了50%多。涨的时候不含糊,跌的时候也很厉害,目前它是最接近从最高点下跌80%的指数。
从这张表回头看,目标市值再次高抛低吸。我们事后看这张表,也许你可以说有的时候没有抛在最高点,有的时候没有买在最低点。但这是建立在事后回头看的基础上。向未来看,能做到高抛低吸已经非常困难,何况一次次的事实证明这个策略的优秀。
今天0.77买入的,一部分来自于0.88卖出的部分,这部分差价是13%。一部分来自于0.843卖出的部分,这部分差价是9%。保持持仓市值的情况下,成本继续下降。
我们所有的操作目标,最终都在于“高抛低吸”。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同时长期仓位不丢,就是成功的。这一点应该是核心理念。
今天我的网格提醒此起彼伏,手忙脚乱的调集资金进行操作,把之前高位卖出的全部接回。有的品种甚至连买两网,非常过瘾。同时,由于开盘就是暴跌,第一网的买入价格还比正常应该买入的低,算是bonus。我相信各位朋友将这些策略加入自己的投资体系后,会突然发现之前绝大多数对于资本市场的迷茫与痛苦都烟消云散了。即使是面对无尽的波动,也能非常享受。这就是一个相对完善的投资体系带来的愉悦感。我之前说过无数次,金融市场本身涨不涨,对我们来说,其实都无所谓。只要有波动,我们就能挣钱。而且这样的利润并不依赖于主观的判断,完全交给客观运行的策略。
有朋友觉得网格策略利润太低。其实即使你不用中网和大网,只做小网,一年哪怕只做一次或者两次,做完把钱放回银行买理财或者买货基,这个收益率叠加也已经非常厉害。
各位朋友可以往回翻几封邮件,我谈了几次关于网格3.0的问题。核心观点是,有部分指数趋势已经不好,用3.0的朋友可以实现之前留存的利润了。几个指数上周跌破BBI后,今天果然暴跌,可以说如果严格按照策略,就会有不错的结果。但我的反思,3.0系统不如2.0和1.0那么严格。真的需要更多的主观判断,其实目前来讲并不适合大多数人。我会继续思考,将3.0继续进化到更加客观,可以严格执行的阶段。然而各位,应该有体会的,是执行策略就一定要坚决。不能策略说要卖,你觉得不卖会赚更多。还是那句话,不忘初心。千万别忘了你开这个策略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非常重要,已经是我短期内第二次说了。策略有缺陷就去改策略,不能不执行。主观战胜客观是我们这套体系最大的敌人。
今日国债止跌,然而各位看下图,会发现从全市场角度看,A股估值仍然低于国债。目前不买股票买国债,长期看是不明智的行为。更别提有些指数估值如此低,未来收益率将远超国债。所以从长期的角度看,没有必要买国债。但是各位要注意的,是可以观察国债在危机中的表现。从理性的角度看,出现危机的时候,国债大概率会表现好。因为这是最后的避难所,目前我不会买,但我会继续观察,继续思考在各种市场环境下各大类资产应该如何配置。
各位,波动不是风险,是机会。A股的波动尤其大,因为A股80%以上的成交量都是散户贡献。散户的普遍特征就是极度不理智。对于绝大多数散户本身来说,极度不理智当然是坏事,然而对于离职的人来说,这是天大的喜讯。没有波动,就没有大量的超额利润。在这个时候群众有多么恐慌,在未来的某个时候他们就有多么疯狂。
大家注意,如果有收不到邮件等情况请微信联系我。不要邮件反映情况。一个是慢,一个是我可能很久才能看到。邮件只是用来提问的。
再次提醒大家,收不到邮件就去垃圾箱和订阅邮件看。绝大部分时间收不到的邮件都在里面!
大家有问题就回复邮件,如果没有及时回答你的问题不必着急。如果你写信的日期已经超过上面的日期,你又觉得自己的问题很重要,可以再次发送邮件。
估值图:
特别说明:本数据源取自专业数据提供商,准确性没有问题;估值计算模型由团队独立开发,导致计算结果与中证公司公布的不同。这点是必然的,由于中证公司公布的市盈率银行等大盘股占据巨大的权重,导致计算结果存在极大的误导性,我们才独立开发这套A股估值系统。建议大家理性看待所有包括大盘股的官方公布的市盈率、市净率数据。官方公布的小盘股双率数据相对来说准确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