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两市各指数上涨。50 为首的大指数创反弹新高,已经回到4 月的点位。
300 趋势走好,形态向好的指数进一步扩散。还是之前说的,大多数指数都走好的代表意义会更大一些。但是这里再强调一下,任何技术形态都不代表未来一定会延续。技术形态判断的只是趋势,趋势突然转折也很容易发生,所以这个只是做一个参考,最重要的还是你买的东西是否便宜。
之所以过去三年我们只是观察技术形态,而从未根据形态交易过,最近却开始根据趋势交易,是因为市场已经发生变化,简单地说就是很便宜了。在很便宜的地方参考趋势做交易,即使错了,损失不会大。你不考虑价值,一味地根据技术来交易,就是本末倒置,最终很容易出问题。当指数估值离开便宜的区域,我们也不会再根据趋势买入。这个一定要理解。
如果真的走出一波行情,我相信各位的仓位是足够的。而且通过各种策略,也一定能吃到很不错的收益。在这个位置,我也相信各位心态一定是非常舒适。还有不舒服的,尽快调整仓位到舒服就行了。至于未来行情怎么演进,还是那句话,不猜,根据各种因子结合策略应对。短期网格,中期趋势,长期价值。所有仓位所有资金配置井井有条。
日本已经回到1991 年来最高。所以你看,长期看,很难有指数回不去的。
你一定要坚信的是,在你有生之年,你一定能看到A 股指数不断不断的新高。6100 点算什么,60000 点你都能见到。
日本目前估值是13 倍,点位24000 点。回到39000 的历史高点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虽然它的经济增长和通胀水平都极低。但也会回去。任何国家股市指数,只要这个国家经济不出大问题,不出现恶性通胀,不出现动荡,就一定一定会越来越高。
11 年前,2007 年,上证指数6124 点,现在2800 点。当然,这是个辣鸡指数。沪深300 过去11 年是从5891 点跌到了3438 点,11 年下跌42%。
中证500 是从5500 点跌到了目前的4800,跌幅13%。这一切不是因为A 股太垃圾不涨,而是11 年前太贵了。沪深300 在2007 年估值60 倍,中证500 估值70 倍。这十一年都是在还债。还到现在,沪深300 和中证500 估值基本都可以说在20 以内了。这就是我说的,要不然就是时间,要不然就是空间。
日本也当然一样。最高点的时候日经指数估值也超过70 倍。与2007 年的A 股一致。他们之所以用了30 年才回到13 倍,是因为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确实比较差。你大概率不用担心目前买入A 股会等30 年又或者是11 年,还是因为估值。买的贵真的一辈子都可能赔钱,买的便宜就不用我说了。
另外,你要再注意一点,日经即使30 年没动,也不代表中间没有波动。看图:这是过去三十年日经的月线图。你会发现,波动几十个百分点是非常常见的。
在三十年中,巨大的波动可以让你产生无数的利润——如果你有一套正确合理的投资策略。有心的朋友,可以回测一下从1991 年到2018 年,用网格+目标市值的收益率。你就会发现,股市涨不涨和你赚不赚钱毫无关系。它对你来说就是一个提款机。而且非常有趣的地方在于,日本这30 年来,大
多数时间是在通缩。也就是你的钱不会贬值,反而越来越值钱。在这种情况下,你在这个30 年不涨的市场上赚到的钱,比账面数字还要大。
这三十年中,经历了各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次贷危机,福岛核泄露,阪神大地震……那又如何?还不是赚很多?
这是一个三十年没涨的股市。你再看看一个正常股市的三十年:德国:
美国:一个不停上涨的股市,也会有大幅波动。无论是三十年涨幅巨大,还是三十年不动,你都有机会赚钱,而且会赚很多。话说回来,其实过去二十年,真的没有任何股市的波动性和赚钱机会比得上a 股。A 股动辄数倍的涨幅,动辄腰斩的跌幅,简直是金山。
各位,手里的廉价筹码,基本仓位一定要死死拿住,不到下一轮疯狂的牛市顶峰不要卖出。一小部分仓位做波段,做网格。避免日本这样20 多年不涨
不赚钱的尴尬。有正向现金流的朋友,要拿出一部分资金持续投入。我坚信一点,别的地方我不敢说,我不了解。就北京的房价来说,未来十年一定比不上A 股的收益率。99%大概率事件。
大家注意,如果有收不到邮件等情况请微信联系我。不要邮件反映情况。一个是慢,一个是我可能很久才能看到。邮件只是用来提问的。
回答问题:暂停一天
再次提醒大家,收不到邮件就去垃圾箱和订阅邮件看。绝大部分时间收不到的邮件都在里面!
大家有问题就回复邮件,如果没有及时回答你的问题不必着急。如果你写信的日期已经超过上面的日期,你又觉得自己的问题很重要,可以再次发送邮件。
估值图:
特别说明:本数据源取自专业数据提供商,准确性没有问题;估值计算模型由团队独立开发,导致计算结果与中证公司公布的不同。这点是必然的,由于中证公司公布的市盈率银行等大盘股占据巨大的权重,导致计算结果存在极大的误导性,我们才独立开发这套A 股估值系统。建议大家理性看待所有包括大盘股的官方公布的市盈率、市净率数据。官方公布的小盘股双率数据相对来说准确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