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注:恒生指数数据推送较慢,大多数情况只能更新前一天数据。
创业板“十年数值”从2009年10月开始取值现处百分位表示今天的估值在历史上所处百分位。例如85%,代表比历史上85%的时间都贵。
最近几个月,或者说最近一年多吧,我对买入时机的思考又有了一些新的体会。
按理说,逢低买入,越跌越买是没有问题的。当你买入、持有一批低估的品种时,整体亏损的概率更是非常小。
但是左侧的越跌越买,也有自己的一些问题。其中两个,就是当你不够成熟的时候,持有体验会比较差。因为一个品种可能开始买到赚钱,也许要经过一两年,两三年。还有一个问题,是长期持有不赚钱的品种,确实对收益率是有影响的。
当然了,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只要自己足够成熟,真的清楚金融投资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这两个也不是大问题。但如果你是资产管理人,比如公私募的基金经理,或者投资顾问之类的,这些问题就更加突出。
穷则思变。
虽然没有到“穷”的地步,但如何能做得更好,一直是我所思考的。左侧买入的弊端,也是我希望克服掉的。
我考虑了两件事。
第一个是巴菲特。最近这些年,他在苹果上面赚了很多钱。但他在2016年买入苹果的时候,苹果已经十年涨了20倍了。在这样的位置,甚至连我所定义的“右侧”都算不上,但巴菲特就是硬生生的把它买成了第一大仓位。
按理说,十年涨了20倍,有几个价值投资者还敢大笔买入呢。毕竟,十年前你为什么不买?或者五年前三年前?
第二个,是左侧右侧的最大浮亏。
除了那些只买了一点点,买到最底部的品种,我们大量持仓的,其实在2018钻石坑中都浮亏15%以上,多的有20%多的。那么,为什么不能在右侧,涨了几个点,十几个点的时候买入呢。难道见过1块钱,那么在1.1买入就是错误吗。
反思历史,自己也确实在某些品种上犯了错误。那就是在低位买过,涨起来了就不想买了。导致仓位不够。
当然,之前右侧也是我买入的一个角度。但老朋友都应该知道,实际上我很少真的在右侧买。我想,未来你会见到我经常在右侧买。所谓比最低价高了就不买这种心魔,永远不会在我这里出现了。
以后有空,可以多聊一聊右侧买入的关键。毕竟,如何不至于把右侧转折时候买入,误操作为高位追涨,也是一门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