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各指数估值
说明:注:恒生指数数据推送较慢,大多数情况只能更新前一天数据。
创业板“十年数值”从2009年10月开始取值现处百分位表示今天的估值在历史上所处百分位。例如85%,代表比历史上85%的时间都贵今日估值数据点评:最高、最低区域指数各位观察“现处十年百分位”即可这几天两市小幅震荡,估值变化不大。
虽然估值本身变化不大,但各位注意,百分位,尤其是5年百分位与上一封邮件都有不小的变化。比如全市场PE,上一封邮件五年百分位在13.5%,意味着当天的PE值比过去五年86.5%的月末都要便宜。然而你看今天,全市场PE的五年百分位变成了20.3,意味着只比过去五年的79.7%的月末便宜。绝对数没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因为10月是新的月份,本次计算的五年百分位是去掉2014年10月的数据。当月全市场PE值是38.97。去掉一个高的,加入一个低的,不仅五年平均值下降,本月百分位也自然就上升了。
不仅如此。各位可以看下面第二张全市场PE图,会发现深红色的“历史平均”一直在缓慢下降。没错,目前这个数据已经是2000年7月以来最低,而且依然在缓慢下降中。
这就牵扯出了很有意思的话题,到底历史估值有用吗?如果有用,该怎么用?
不少人认为历史估值没用,是刻舟求剑。他们的理由是过去全市场,或者某些指数的估值不正常,未来可能会大幅变化,所以看历史估值没用。
我当然同意一个观点:只有变化才是不变的。没有任何东西会一成不变。所以指数估值也当然会变——过去那些高高在上的,也许未来就要变低。就像几十万年前整个地球遍布恐龙,现在一只也没有了。现在人类统治地球,你以为几十万年后还会如此吗?
既然历史估值可能会变,所以我一方面深信它的有效性——我的绝大多数财富都是根据这个赚到并且保住,我怎么会否认它的有效——另一方面已经为未来的变化做好了充分准备。
第一,当然就是各位在表格中看到的“五年”"十年”“历史”数据。以及下面图中的历史、五年、十年均线。每次不厌其烦地更新这三个数据,正是因为它们可以敏锐的观测到历史数据是否还有效。上次有朋友问我,为什么要加五年、十年。为什么不加全部历史数据?因为2008年那种极端情况在十年数据里已经不体现了啊。
关于这个问题,两个原因。第一,2008那种情况是五十年、一百年才会一遇的。如果以那个做为投资基准,恐怕会错过很多机会。第二,各位注意表格里有一个”历史最高“,”历史最低“。有了这两个已经包括经济危机最低的数据,完全满足最极端情况下的估值情况。
排除最极端情况后,五年、十年这种不断更新的,近期的历史,则更为重要。
第二,我们不仅观测A股数据的最新变化,短、中、长期估值的变化,也在投资体系中加入横向比较的各国估值。为的就是排除A股本身的历史局限性,在全球范围内观测最佳交易点位。那么,不看纵向只看横向可以吗?那也当然不行。A股有它自己的特点,绝不能放弃自己的历史数据只做横向比较。
再说一次,我们的数据只是为整个投资体系打一个基础。数据是为了策略和体系服务。所以策略和体系也会有关于如何使用数据的部分。有些人天真的以为我们只是根据几个PE数据做投资,未免太无知。估值数据我已经用了近十年,它的优点,它的缺点我了如指掌。没人比我更懂估值——我们的策略已经比较完美的解决了历史数据未必完全适用于未来这个问题。它是一个参考,绝不是全部依据。
未来几个月,即使全市场绝对数据不变,你也会看到五年百分位越来越高。为什么?很简单,2014年底到2015年中这几个月的超高估值将逐渐从五年数据中消失。这会导致我们的五年百分位越来越高。所以各位应该理解我为什么说现在的仓位非常合适,不急着将手里的钱全买下去。
最近几个交易日,我的网格交易此起彼伏做的非常开心收割大量利润后又将仓位买了回来。各位一定要想明白三个问题:第一,如果牛市来了,我能不能赚到大钱第二,如果继续向下大跌,我是否做好了充足的物质和精神准备第三,如果不涨不跌不断震荡,我能不能从震荡市中不断收割利润扛过最后的冬天。
如果这三个问题你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就毫无问题了。我想,这也是这份邮件带给你最大的价值。
我深信,成功的投资不是靠准确的预测,而是为所有可能发生的未来都做好充足的准备,并且当它发生时坚定执行。
大家注意,如果有收不到邮件等情况请微信联系我。不要邮件反映情况。一个是慢,一个是我可能很久才能看到。邮件只是用来提问的。
再次提醒大家,收不到邮件就去垃圾箱和订阅邮件看。绝大部分时间收不到的邮件都在里面!
大家有问题就回复邮件,如果没有及时回答你的问题不必着急。如果你写信的日期已经超过上面的日期,你又觉得自己的问题很重要,可以再次发送邮件。
估值图:
特别说明:本数据源取自专业数据提供商,准确性没有问题;估值计算模型由团队独立开发,导致计算结果与中证公司公布的不同。这点是必然的,由于中证公司公布的市盈率银行等大盘股占据巨大的权重,导致计算结果存在极大的误导性,我们才独立开发这套A股估值系统。建议大家理性看待所有包括大盘股的官方公布的市盈率、市净率数据。官方公布的小盘股双率数据相对来说准确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