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注:恒生指数数据推送较慢,大多数情况只能更新前一天数据。
创业板“十年数值”从2009年10月开始取值现处百分位表示今天的估值在历史上所处百分位。例如85%,代表比历史上85%的时间都贵。
这几天A股跌幅不大,港股进入暴跌模式。
距离18500越来越近了。
在港股的18500以及中概下跌80%的地方,我会最后各买入最后一笔,然后不再投入。
因为这两个位置是我目前能够理解的两个位置。再低就不理解,不能无限投入,所以会暂停。
再买就是右侧了。
其实现在说什么价值啊,趋势啊,图形啊,都没什么用。
说句实话,我本人目前的资金也稍微有点紧张了。最近两个月从银行不断搬家,下个月才能又有大额的理财产品到期,才能大规模继续入市。当然手里肯定还有一部分,用来在18500和下跌80%的地方买恒生和中概,这个是肯定没问题的。
这次资金用得比较快的原因,是网格占用资金较多。主要是恒生、中概、恒生医疗。在大概两周前,我认真反思整个网格策略,发现进化到3.5的必要性。我相信,今后再应用3.5,就不会再有类似的问题发生。
可以大致说两句。
3.5的精髓,应该是在于其由3.0进化而来。而3.0是关于“趋势”。但之所以3.0一直没有真正应用,是我没有真的考虑清楚如何将趋势与网格对应。如果简单的因为趋势改变就停止网格,又会出现更多的问题,也与网格的原则有悖。
所以3.5的进化,应该是:各位可以用恒生来审视。
在一个区间震荡的时候,用一个固定的波幅。比如5%、7%又或者10%。
当跌破区间,或者中长期趋势改变,趋势开始向下,则果断增加网格区间。比如增加到10%、15%、20%。这样,就不会在趋势明显向下的时候占用过多资金。同时,也可以在未来的上涨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这里的关键是如何从技术上判断区间与趋势。关于这些,以前的邮件中说过很多,当然以后也会继续说。
而网格的终结价位,应该是一些极其关键但也是够低的点位。到了就停,不会无限投下去。
每一次策略的进化,都一定是发现了问题,思考解决办法,然后升级。所以你看到的3.5网格策略,其实是过去十年不断的试错得来的。真的非常宝贵。